家課政策

(一)  目的

 

學生層面

  • 讓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又為新課題作準備,促進自主學習。
  • 讓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善用課後時間延展學習,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師層面

  • 讓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教學計劃及策略,提供適時回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評估學生在汲取知識、掌握技能及培養良好態度和正面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表現,有效回饋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家長層面

  • 讓家長瞭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進度和特質,以便作出適切的支援。
  • 讓家長瞭解學校課程的要求,家校攜手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改進學習。

 

(二)  基本方針

  1. 家課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鞏固及延展學習。
  2. 採用不同類型與方式的家課,例如︰預習、蒐集資料、訪問、專題研習等,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動機,培養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 鼓勵學生善用不同的學習資源,例如課外讀物、互聯網、電子學習平台等,促進自主學習。
  4. 因應學生的能力與程度,設計分層工作紙及課業調適,提供適切支援,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5. 家課的目的和質素較數量更為重要,為學生創造空間,以促進全人發展。
  6. 於長假期安排適量的「假期任務」,讓學生善用假期充分休息,培養多做運動及閱讀的好習慣。

 

(三)  運作程序

  1. 各科教師參考由教育局發出的課程指引及相關家課政策文件中的家課指引(包括家課種類、次數和數量分配的原則),配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需要設計不同性質的課業。
  2. 中、英、數三科每天均有適量家課,其他科目則視乎實際教學進度而定。
  3. 科任教師協調各班的課業量,務求平均,以免學生完成過量的課業。
  4. 教師可因應學生不同的能力和學習需要,作課業調適。
  5. 學生可善用導修課完成部分甚至所有家課,教師會為有需要的學生給予適切指導。
  6. 教師於批改課業時,給予等第、分數、其他形式的表現評級或評語,回饋學生的學習。
  7. 除了教師評改外,鼓勵學生自評,促進反思;鼓勵同儕互評,促進互學;鼓勵家長參與回饋,促進親子互動。
  8. 學生若欠交家課,教師應記錄於學生家課冊,以通知家長或監護人。家長需要每天檢查子女的家課冊,以了解子女做功課的情況,並協助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勤勞」的價值觀及態度。
  9. 學生若經常欠交家課,教師應聯絡家長或監護人,了解原因,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
  10. 小一家課於每天放學後定時上載校網,以便家長查閱。
  11. 在學年初學校透過分級家長會向各級家長及學生詳細解說家課政策及具體實施安排,並把家課政策上載校網。
  12. 定期收集各持份者對家課政策的意見,適時檢視及修訂政策,以配合學生及課程發展的需要。